加沙冲突爆发一年多以来,哈马斯依然被广泛误解。由于媒体持续的歪曲描述,该组织经常被比作ISIS,被用来为以色列的高压军事手段辩护,甚至被描绘成一个据称由以色列创建和控制的组织。几周前,我们发布了本系列视频的第一部分。在视频中,我们阐述了哈马斯的起源,辨别了该组织的资金来源、历史背景以及它如何成为巴勒斯坦最受欢迎的伊斯兰政党的事实与虚构。在本视频中,我们将探讨哈马斯与以色列的一个边缘右翼派系一起,对旨在达成两国方案的所谓和平谈判的破坏负有责任的说法。正如此类问题通常需要讨论的那样,讨论需要仔细回顾历史。1993年9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签署了《原则宣言》 ,标志着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的结束。巴勒斯坦大规模起义使哈马斯成为一股突出的政治力量。许多人将《奥斯陆协议》视为希望的灯塔,是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实现和平的机会。然而,在哈马斯成为重要因素之前,失败的道路早已注定。要理解奥斯陆协议最终失败的原因,我们必须回顾 1974 年,巴解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发表讲话,他提出在维护武装斗争权利的同时提供和平。此前,巴解组织发布了十点计划,许多人认为该计划为与以色列对话铺平了道路。以色列的回应是拒绝它所称的恐怖组织的“和平攻势”。有趣的是,曾将巴解组织称为恐怖组织的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后来与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议》。那么,发生了什么变化?到 1981 年,阿拉伯联盟批准了《非斯倡议》 ,主张两国解决方案——巴解组织准备考虑这一建议。然而,以色列的反应不是和平而是战争。1982 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迫使巴解组织逃往突尼斯,造成约 20,000 名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死亡。这场冲突严重削弱了巴解组织,降低了其武装抵抗和政治领导能力。20 世纪 80 年代末,巴勒斯坦起义爆发,巴解组织难以控制在被占领土内由当地领导的起义。在起义期间,巴解组织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结盟,因此失去了其主要财政支持者之一科威特的支持。与此同时,以色列面临公关危机,因为巴勒斯坦青年向坦克投掷石块的 画面营造出一种大卫与歌利亚之间的对抗叙事,以色列难以反驳。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因严厉镇压非暴力抗议者而臭名昭著地被称为“打骨者”——认识到占领给以色列带来了不可持续的经济和安全负担,最终同意与严重削弱的巴解组织达成协议。这导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成立,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 A 区和 B 区的行政和安全责任从以色列移交。以色列保留了对大部分领土的完全控制权,指定为C 区。这种安排对以色列更有利,因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由美国和欧盟资助,使以色列的占领无需花费任何成本,并允许其将军事资源分配到其他地方。
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大起义期间成立,与其他巴勒斯坦派系一同拒绝接受《奥斯陆协议》。1995年,犹太极端分子巴鲁克·戈德斯坦屠杀了在约旦河西岸易卜拉欣清真寺进行礼拜的巴勒斯坦人后,哈马斯发动了一系列自杀式爆炸袭击。同年晚些时候,拉宾被一名以色列右翼人士暗杀。1996年,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上台,局势进一步升级,暴力和骚乱进一步升级。这最终导致了2000年的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两国方案的希望破灭。哈马斯经常被指责为和平谈判失败以及以色列政府拒绝妥协的罪魁祸首。然而,该组织并非第一个使用自杀式爆炸的组织——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早在1989年就率先使用了这种手段,20世纪90年代,多个组织也参与了类似的袭击。这些袭击的高峰出现在 21 世纪初的第二次起义期间,哈马斯占了39.9%。其余部分则由法塔赫、伊斯兰圣战组织,尤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组织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PFLP) 负责。哈马斯的暴力行为是对以色列肆意暴力政策的直接回应,这些政策包括持续的定居点扩张、种族隔离,当然还有持续的军事占领,所有这些都在破坏和平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在西岸被镇压,特别是在 2002 年以色列的防御盾牌行动期间,哈马斯在加沙的顽强抵抗也迫使以色列重新考虑其做法。到 2005 年,以色列从加沙撤军,但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控制了西岸, 并重组和重新调动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安全部队,以确保其与以色列占领军的协调。包括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在内的历届以色列政府都直接违反国际法,继续扩大定居点建设,同时将进展停滞的责任归咎于哈马斯。一些自由派犹太复国主义者鼓吹的所谓哈马斯—内塔尼亚胡激进联盟的论调,其重点并非哈马斯的行动,而是推卸以色列政策的责任。后 9/11 时代,伊斯兰极端主义成为以色列唾手可得的妖怪。2008 年,内塔尼亚胡本人表示 9/11 袭击对以色列有利,因为以色列在伊朗找到了与苏联相当的新角色,在哈马斯找到了与巴解组织相当的新角色,从而获得了两种新的公关工具。第一,断言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不是理性的和平谈判者;第二,利用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幽灵来转移视线,将以色列自身的问题描述为“基地组织式”。借用9-11事件后布什政府久经考验的战略,如今内塔尼亚胡声称10月7日是“以色列的9-11”。他曾两次以此为借口主张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然而,基地组织是一个跨国恐怖组织,其创始人在中情局的协助下获得武装和训练,以对抗苏联支持的阿富汗政府。基地组织和哈马斯唯一真正的共同点是他们拥有共同的信仰——逊尼派伊斯兰教。然而,这两个组织都有不同的目标和起源:基地组织是作为对美国在中东战争的跨国回应而出现的,而哈马斯的成立重点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虽然哈马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装运动可能被以色列用作强硬立场的理由,但这并非奥斯陆和平进程失败的主要因素。失败的根源在于多个变量:以色列的战略决策、其持续占领、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以及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更广泛动态。假设哈马斯确实是《奥斯陆协议》失败的核心问题,以色列为何会继续扩张定居点、袭击平民并加强对西岸的控制?与加沙不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该地区提倡非暴力,并积极镇压那些以武力抵抗占领的人。问题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巴勒斯坦人正在为生存而进行武装斗争,反对在其土地上扩张定居殖民计划——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1936年及更早的阿拉伯起义。几乎所有主要的巴勒斯坦政治派别,无论是世俗民族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伊斯兰主义者,都被以色列贴上了恐怖组织的标签,但统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法塔赫主流分支却是一个明显的例外。然而,在《奥斯陆协议》签署之前,即使是法塔赫也被以色列视为和平的障碍。欢迎观看本系列第三部分,探讨哈马斯的起源。我们将探讨内塔尼亚胡在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后的战略,并分析卡塔尔的财政支持如何影响冲突的动态。罗伯特·因莱克什是一位政治分析家、记者和纪录片制片人,现居英国伦敦。他曾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报道并生活,并主持《巴勒斯坦档案》节目。他也是《世纪窃取:特朗普的巴以灾难》的导演。请在推特上关注他:@falasteen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