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悄然宣布爱泼斯坦案结案——不再有客户名单、不再有犯罪阴谋,也不再披露任何信息。尽管多年来公众压力和猜测不断,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如今却坚称,爱泼斯坦档案的内容主要涉及敏感的受害者信息和材料,一旦公开,可能危及无辜者。在他们看来,此事无需进一步调查或公开。这一突然结论是在数月的政治闹剧之后得出的。前佛罗里达州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如今与特朗普的支持者关系密切,曾声称正在审查爱泼斯坦的档案。然而,她的办公室从未公布任何公开调查结果。与此同时,像特朗普的盟友、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这样的知名人士,就身处需要绕过体制障碍才能披露任何爆炸性信息的机构——邦迪本人也在其中。尽管公众对爱泼斯坦的精英关系依然好奇,但该案最有力的政治用途已经被挖掘出来。这些文件成为反建制派愤怒的象征性避雷针,尤其是在“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和“匿名者Q”(QAnon)圈子里。最初是要求问责的呼声,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充满阴谋的神话,唐纳德·特朗普被描绘成与全球精英贩卖儿童网络抗争的孤胆英雄。缺乏真实披露并没有削弱这个故事,反而放大了隐藏真相的感觉,推动了人们的参与和激进化。最近出现了一个转折,埃隆·马斯克公开暗示特朗普的名字出现在爱泼斯坦的文件中,但后来又收回了他的声明。马斯克的撤回是在特朗普发布了戴维·肖恩(David Schoen,爱泼斯坦的前律师和特朗普的弹劾辩护律师)的一份声明后做出的,声明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尽管如此,他们过去交往的种种表象仍然引发人们的猜测,尤其是考虑到爱泼斯坦曾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称特朗普是“密友”,尽管特朗普后来声称多年前就与他保持了距离。司法部的最终备忘录揭示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潜台词。它强调,大部分未发布的爱泼斯坦材料与儿童性虐待有关,不能披露,哪怕是部分披露也不行。然而,这种解释虽然打着维护受害者隐私的旗号,却巧妙地确保了知名人物不会受到审查。叙事线的结局不是正义,而是沉默。随着爱泼斯坦言论实际上已被淡忘,新的说法已在酝酿中,旨在调动公众情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将移民与海关执法局 (ICE) 军事化。随着 ICE 被提议变成美国第三大武装力量,“恐怖分子潜伏小组”和“犯罪移民”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充满情绪的集结号。这些努力的背后是像 Palantir 这样强大的私人国防承包商,他们拥有预测性警务算法和庞大的国家数据库,这些工具旨在通过监视和监禁来获取利润。爱泼斯坦事件非但没有伸张正义,反而成了一场政治心理战——利用厌恶情绪,转移愤怒,将反抗转化为对它所反对的体制的选举支持。最终,问责的履行掩盖了其必要性,国家机器继续服务于其真正的目标群体:利润和权力。格雷格·斯托克曾是美国陆军游骑兵,拥有人力情报收集和分析方面的背景。在阿富汗服役四次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人类学和国际关系。他目前是一名军事和地缘政治分析师,也是一名社交媒体“影响者”,尽管他讨厌这个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