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东道主兼总统普京之间的最后一次交流总结了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的地缘政治冲突,一方面是美国与其西方盟友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另一方面,俄罗斯、中国及其盟友。习近平在结束了只能被描述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天访问后离开克里姆林宫。 “100 年来从未发生过的变化正在到来,我们正在共同推动这一变化,”习近平握着普京的手说道。 “我同意,”普京挽着习近平的胳膊回答道。 “请保重,亲爱的朋友,”他补充道。很快,社交媒体因反复分享该场景而爆炸。西方媒体的企业分析师开始超速运转,试图理解这几个词的含义。 “这是他们将共同推动的即将到来的变革的一部分吗?”伊恩威廉姆森在旁观者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尽管他没有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但他暗示了一个:“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前景,西方需要为此做好准备。”习近平的声明当然是故意说的。这意味着中俄之间牢固的关系以及未来可能的统一,并不是乌克兰战争导致的直接地缘政治利益的结果,也不是对美国在台湾挑衅的回应。甚至在 2022 年 2 月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前,就有大量证据表明,俄罗斯和中国的目标绝非暂时或一时冲动。确实,它运行得很深。多极化的语言多年来一直定义着两国的话语,这种话语的灵感主要来自两国对从中东到东南亚的美国军国主义的不满,以及每当出现分歧时,他们对华盛顿的霸凌策略感到沮丧,无论是在贸易或边界划分方面;惩罚性语言;不断的威胁;北约的军事扩张等等。战前一个月,我和我的合著者罗曼娜·鲁贝奥 (Romana Rubeo) 争辩说,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正处于统一的风口浪尖。这一结论是基于对两国首都官方语言和实际加深关系的简单话语分析得出的。当时,我们写道: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联盟。中国人民注意到这一点,并支持他们的政府推动北京和莫斯科在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上实现更大程度的一体化,这一事实表明,非正式和可能正式的联盟是两国的长期战略。”
[标题 id="attachment_28416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366"] 2023 年 3 月 21 日,普京(右)和金平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共进晚餐时举杯祝酒。Pavel Byrkin | Sputnik via AP[/caption] 即便如此,与其他分析师一样,我们也没有预料到这种可能性会如此迅速地实现。乌克兰战争本身并不表明莫斯科和北京会走得更近。相反,华盛顿威胁和羞辱中国的反应起到了大部分作用。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 (Nancy Pelosi) 于 2022 年 8 月访问台湾是一场外交灾难。这让北京别无选择,只能升级和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希望后者加强其在日本海的海军存在。事实上,情况就是这样。但习近平提到的“100 年”所讲述的地缘政治故事比我们任何人预期的都要大得多。随着华盛顿继续奉行侵略性政策——美国总统乔·拜登将俄罗斯列为优先事项,而他的共和党对手则将中国列为美国的主要敌人——这两个亚洲巨人现在被迫合并为一个拥有共同政治话语的统一政治单位。 “我们签署了关于深化进入新时代的战略伙伴关系和双边关系的声明,”习近平在最后的声明中说。这种“ 无限制的友谊”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因为两国都不受意识形态或竞争的限制。此外,他们都热衷于结束美国的全球霸权,不仅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而且在非洲、中东乃至全球。在习近平访问莫斯科的第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就颁布法令,免除了非洲国家超过200亿美元的债务。此外,他承诺,如果莫斯科决定“不在六十天内延长(谷物)交易”,俄罗斯“准备好从俄罗斯免费提供过去发送给特别需要的非洲国家的全部数量……” ”
在即将到来的全球冲突中,非洲是两国的主要盟友。中东也至关重要。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的最新协议是惊天动地的,不仅因为它结束了七年的仇恨和冲突,而且因为仲裁者正是中国本身。北京现在是中东的和平掮客,几十年来,中东一直被失败的美国外交所主导。这对巴勒斯坦人意味着什么还有待观察,因为仍有太多变数在起作用。但是,为了让这些全球性转变以任何方式服务于巴勒斯坦人的利益,现任领导层或新领导层必须慢慢摆脱对西方施舍和认可的依赖,并在阿拉伯和非洲盟友的支持下,采取不同的方式政治战略。然而,美国政府继续完全在俄乌战争背景下解读局势。例如,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回应习近平的莫斯科之行时说,“世界不应该被俄罗斯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支持下采取的任何战术行动所愚弄,以将(乌克兰)战争冻结在其领土上”。自己的条款。”这很奇怪,但也说明华盛顿,而不是基辅,完全拒绝了可能的停火呼吁。然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习近平的访问确实具有历史意义。它在范围和可能的后果上与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北京相当,后者导致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苏联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恶化。当时中美关系的改善帮助华盛顿进一步扩大其全球主导地位,同时让苏联处于守势。剩下的就是历史了,亚洲充满了地缘战略竞争和分歧,因此最终美国崛起成为该地区无可争议的大国。时任大使尼古拉斯·普拉特将尼克松的北京之行描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从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观来判断这一说法,普拉特的评估实际上是正确的。然而,世界似乎正在改变。尽管这种逆转用了 51 年才发生,但至少可以说,其后果可能是惊天动地的。长期以来由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主导的地区,如中东和非洲,正在应对这些变化和潜在机遇。如果这种地缘政治转变继续下去,世界将再次分裂为阵营。虽然现在就确定这种新格局的赢家和输家还为时过早,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西方主导的世界已不再可能。专题照片 | MintPress 新闻插图Ramzy Baroud 博士是一名记者、作家和《巴勒斯坦纪事报》的编辑。他是六本书的作者。他与伊兰·帕佩 (Ilan Pappé) 合着的最新著作是《 我们的解放愿景:参与的巴勒斯坦领导人和知识分子大声疾呼》。他的其他著作包括《我的父亲是一名自由斗士》和《最后的地球》。 Baroud 是伊斯兰教和全球事务中心 (CIGA) 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他的网站是www.ramzybaroud.net